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中国名家之收藏——李振盛 |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数 5 更新时间:2011/4/30 15:41:36 文章录入:sfwh |
|
名人与收藏专栏: 一位摄影记者的特殊收藏 李振盛自1963年进入《黑龙江日报》当摄影记者,前后长达20年,作为一名普通的摄影记者,他在文革中没有什么特殊的身份,但作为一名有着特殊收藏使命感的记者,使他在今天被誉为:那段特殊历史的记录者。
文革是一个动乱的年代,许多摄影师为了自身安危,都不愿意冒险拍摄红卫兵组织的造反集会和游行活动。中共当局也不允许新闻记者拍摄所谓「消极」照片,包括所有残酷的批斗场面和折磨人的照片。中央文革小组、省革委会宣传组和大学的红卫兵曾多次下令摄影师上交「给文化大革命抹黑」的底片,不少摄影师听从命令,这些底片最后的命运是被烧掉。但为什么李振盛能够拍摄并保存了这么丰富的文革照片呢?
李振盛
这将近10万张的底片数字,是按照当时报社每个月定量发给摄影记者的胶卷数量估算出来的。10万张,乍听起来好像是多得不得了,其实要是把它分解到10多年中的每一个月里去计算,这数字并不令人吃惊。
1968年春天,我与报社革委会中另外三名成员被"杀"进报社"支左"的革命师生打成"邢、李、王、朱地下黑司令部",说我们大搞"独立王国"。我预感到形势对自己不利,便陆续将那些"负面"的底片从办公室抽屉暗层中取出来转移到家里,在书桌底下木板地上锯开一个书本大小的洞口,用给小孩做尿布的油布将那些"负面"底片和一些犯忌的邮票及两块银元包好,藏在地板下面。然后,将洞口盖好,再压上"一头沉"的书桌。
1968年12月26日,我被一伙"革命小将"在300多人参加的全社职工大会上批斗了6个多小时,说我是地地道道的"新生资产阶级分子",还揭发我在中学时与海外通信交换邮票是在"摘特务活动"。会后,在"革命小将"的带领下,连夜开着吉普车去抄我的家。十多本集邮册、大量的私人照片和书信等被抄走,而藏在地板下面的东西没有被发现,这些底片终于躲过一劫。
李振盛的老师吴印咸在讲课时鼓励他的学生们要当「历史的见证人」,他没有想到的是,其中一个学生将他这句话奉为座右铭,真的成了一名20世纪一个时代的「历史的记录者」。
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91岁高龄时,于2001年1月专门为该画册挥笔写下的苍劲有力的题字:“让历史告诉未来——李振盛‘文革’摄影作品集”。这本画册中的20幅作品曾于1988年3月在“艰巨历程”全国摄影公开赛中荣获最高奖——系列新闻照片大奖。
「四人帮」倒台后,1980年代初,李振盛调往北京工作,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新闻系执教15年。1996年10月,应邀赴美国哈佛、普林斯顿大学作学术演讲,随即以杰出人才身分移民美国,目前他与家人定居纽约。回顾往事烟云,他旅居异国依然笔耕不辍,一篇篇文章屡屡见于海内外报刊上,书也出了一本又一本,「内心不禁洋溢着余热发光的充实感」。
李振盛小传:
1940年农历8月生于大连,祖籍山东荣成。1965年7月,毕业于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。在《黑龙江日报》任摄影记者20年。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新闻系执教15年。
|